邮箱账号登录

关闭

  • 用户名

    @pric.org.cn
  • 密码

  • 语言

当前位置:

我国首次南大洋秋季考察——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罗斯海联合航次考察顺利完成

发布日期:2025-05-08 10:21:14

我国首次南大洋秋季考察——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罗斯海联合航次考察顺利完成


     4月26日,“雪龙2”号缓缓停靠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霍巴特港,标志着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罗斯海联合航次考察顺利结束。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南极秋季开展以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联合航次。共有来自中国、澳大利亚、韩国、美国、马来西亚、挪威、泰国、新西兰、英国等9国的91名科考队员参与,其中国外科学家12人,国内科学家32人,主要来自极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机构。航次现场调查从3月27日持续至4月15日,共计20天。作业环境温度在-20℃左右,最低达-26℃。

11

考察队员合影 

拍摄:新华社 黄韬铭


      考察队利用我国“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和冰区作业能力,克服了大风、低温、高密度海冰等作业困难,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是秋冬季极端天气下冰间湖内产冰-深对流-底层水形成的物理过程对垂向碳通量的影响;第二是秋冬季弱光-黑暗下驱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储藏、消耗和埋藏过程;第三是秋冬季生物种群的越冬策略,及其与春季生态结构和生产力的相关关系。

      航次累计完成4条断面共计24个综合海洋调查站位,其中1个为24小时连续观测站,各项生物拖网、水样采集等任务均完成或超额完成。此外,还完成了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鱼探仪以及海冰、鸟类哺乳动物等走航观测,表层水、气溶胶等走航采样,累计布放34个各类浮标。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计5000余份。

222

多联网作业 

拍摄:挪威北极大学 Sunnje Basedow


      本航次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开展了南极秋季结冰期浮游动物、南极磷虾、中层鱼、鸟类和哺乳类等生态系统重要营养级的观测调查,提升了国际社会对南极秋季暗环境下关键生物类群和生态系统环境适应和生存策略的认知。


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 曹路院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雪龙路1000号  邮政编码:201209  
      金桥院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街道金桥路451号  邮政编码:200136  
    • Email:connect@pric.org.cn
    • 传真:021-58711663
版权所有 © 2011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沪ICP备1602654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798号
网站标识码:CA3300000006102881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