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账号登录

关闭

  • 用户名

    @pric.org.cn
  • 密码

  • 语言

当前位置: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发布日期:2024-06-18 09:12:47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


      1984年,我国首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启航,前往位于南极南设得兰群岛,揭开了中国极地考察的序幕。冬去春来,往复不息,2024年是我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我国的极地事业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取得了丰硕成果。新时代的最近10年里,我国在极地考察建设、科学研究、参与极地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在北冰洋,我国的调查区域从西北极逐渐拓展到北极航道和北极点等区域;在南大洋,从传统的普里兹湾和南极半岛区域逐渐拓展到了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宇航员海。各类水下机器人、无人机、冰基和海洋浮标被广泛应用于极地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中。我国极地科学调查的目标从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前沿科学研究,逐步拓展到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关键物种利用潜力调查、北极航道适航性探究以及极地海洋观/探测装备冰区海上试验等极地可持续利用领域。

      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体系的源头。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于2018—2019年牵头组织编制了《极地科学基础研究优先领域》规划,着重强调极地系统作为全球气候红线、生态屏障以及环境底线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6个基础研究优先领域,包括极地冰盖不稳定性和海平面变化、北极海-冰-气相互作用及其天气气候效应、南大洋环流变化及其全球效应、南北极地质过程及资源环境效应、极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极区日-地相互作用与地外物理。基础研究优先领域涵盖了南北极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和岩石5大圈层,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重要过程,聚焦圈层及其关键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和连锁响应,跨越了从深海/深冰到深空的空间维度,致力于探究极地系统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地球系统其他单元的联系,体现了极地科学极具鲜明的地域大科学特征。

      为梳理我国极地科研工作者在新时代最近10年里围绕极地科学基础研究优先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陈大可院士组织国内近100名极地科技工作者编写了《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近日在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的编写目的是总结过去、认识自己、凝聚队伍、展望未来。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24060556943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封面


      近10年来,通过充分发挥极地观测与调查平台的支撑作用,发展各种观测、探测技术,保障样品和数据的充分共享,我国学者在极地科学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极地无人值守观测装备、冰下潜水器和冰盖钻探装备、固定翼航空遥感和智能船舶科考平台、极地全高层大气激光雷达探测、南极天文台台址论证测量等方面,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在南极冰盖不稳定性机制、南极海洋-冰架相互作用、南大洋水团与环流变化、南极底层水形成机制、南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制与预报预测、南北极海洋碳和生源要素循环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北极古大陆和古海洋与古气候演化、极端环境生物多样性演化、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过程、时域天文研究等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这些技术突破和研究成果为提升极地系统变化的评估与预测能力,以及极地科学考察空间、航道、渔业和微生物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将积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围绕国际极地前沿科学问题,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集中全国优势队伍,切实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极地领域调查与科学探索的新质生产力,力争在第五个国际极地年期间使中国科研能力迈入世界极地科学研究的第一集团。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内近100名极地自然科学研究科技工作者的支持,陈大可院士为主编,孙波研究员和陈建芳研究员为副主编,苏纪兰院士为本书作序,秦大河等8名院士作为顾问为本书的修订提供了宝贵的意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雷瑞波、何剑锋、刘建军、唐学远等多名研究人员深入参与了本书的编写。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240605561610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编委会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240605561658

第1章摘要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240605561667

第2章摘要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240605561673

第3章摘要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240605561682

第4章摘要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240605561691

第5章摘要

新时代中国极地自然科学研究进展 正式出版240605561700

第6章摘要


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 曹路院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雪龙路1000号  邮政编码:201209  
      金桥院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街道金桥路451号  邮政编码:200136  
    • Email:connect@pric.org.cn
    • 传真:021-58711663
版权所有 © 2011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沪ICP备1602654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798号
网站标识码:CA330000000610288170001